京沪是那一个省市的。

2024-05-18 23:00

1. 京沪是那一个省市的。

京表示北京,沪表示上海。
北京市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:汉族人口1881.1万人,少数民族人口80.1万人,各少数民族人口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满族、回族、蒙古族、朝鲜族和土家族,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0.2%。其中,满族人口最多,为33.6万人,占41.9%;其次是回族人口,为24.9万人,占31.1%;蒙古族、朝鲜族和土家族人口分别为7.7万人、3.7万人和2.4万人,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9.6%、4.7%和2.9%。
上海在晋朝时期,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“扈”,江流入海处称“渎”,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为“扈渎”,以后又改“扈”为“沪”,故上海简称“沪”。
唐天宝十载(公元751年),上海地区属华亭县(今松江区)。北宋淳化二年(公元991年),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,海岸线东移,大船出入不便,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“上海浦”上(其位置在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)。
南宋咸淳三年(公元1267年),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,定名为“上海镇”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公元1292年),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,批准设立上海县,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。

扩展资料:
上海的名称由来
上海,春秋属吴国 。战国先后属越国、楚国,春秋战国时期,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,故别称为“申”。晋朝时期,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“扈”,江流入海处称“渎”,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“扈渎”,以后又改“扈”为“沪”,故上海简称“沪” 。唐天宝十载(公元751年),上海地区属华亭县(今松江区)。北宋淳化二年(公元991年),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,海岸线东移,大船出入不便,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“上海浦”上(其位置在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)。南宋咸淳三年(公元1267年),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,定名为“上海镇”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公元1292年),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,批准设立上海县,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。
北京名称由来
燕都,据史书记载,公元前1122年,周武王灭商以后,在燕封召公。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。战国七雄中有燕国,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,其国都称为“燕都”。
幽州,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。幽州之名,最早见于《尚书·舜典》:“燕曰幽州。”两汉、魏、晋、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,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。
京城,京城泛指国都,北京成为国都后,也多将其称为京城。
南京,辽太宗会同元年(938年),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,建号南京,又称燕京,作为辽的陪都。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。
大都,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,元世祖至元九年(1272年)改称大都,俗称元大都。
北平,明代洪武元年(1368年),朱元璋灭掉元朝后,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,将元大都改称北平。
北京,明永乐元年(1403年),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,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,建北京城,并准备迁都城于此,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,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。
京师,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迁都北京,改称京师,直至清代。
京兆,民国二年(1913年)废顺天府,翌年置京兆地方,直隶中央,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,民国十七年(1928年)废京兆地方,改北京为北平。 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北京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上海

京沪是那一个省市的。

2. 沪是什么意思

题库内容:沪江的解释上海 的别称。 黄节 有《沪江重晤秋枚》诗。 词语分解 沪的解释  沪 (沪) ù 〔沪渎〕古代称松江的下游,在今 中国 上海市。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(相传境内的吴淞江就是古代的“沪渎”,因而得名)。  部首 :氵;  江的解释  江 ā 大河的通称: 江山 。 江河 。江天。江干(乶 )(江边)。 江心补漏 (喻错过 时机 ,补救已迟)。 特指中国 长江 :江防。江汉。江淮。江左(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,亦指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)。

3. 沪是什么意思

捕鱼的竹栅 
潮生鱼沪短,风起鸭船斜。——陆游《村舍》

上海的简称 。
如:沪江;沪剧
古代称松江的下游,在今中国上海市。

沪(拼音:hù)是汉语常用字。“沪”本是一种捕鱼的工具,系用绳编结的一排竹栅,插在河中,以拦捕鱼蟹,即江浙一带人所称的“鱼簖”。唐陆龟蒙《渔具诗》序:“列竹于海澨曰‘沪’,吴之‘沪渎’是也。”相传上海境内的吴淞江就是古代的“沪渎”,因而上海别称“沪”。
《唐韵》𠋫古切。《集韵》後五切,竝音户。玄沪,水名也。
又陆龟蒙《渔具咏》序:纲罟之流,列竹於海澨曰沪。注:吴人今谓之籪。

沪是什么意思

4. 京沪是那一个省市的。

京表示北京,沪表示上海。
北京市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:汉族人口1881.1万人,少数民族人口80.1万人,各少数民族人口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满族、回族、蒙古族、朝鲜族和土家族,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0.2%。其中,满族人口最多,为33.6万人,占41.9%;其次是回族人口,为24.9万人,占31.1%;蒙古族、朝鲜族和土家族人口分别为7.7万人、3.7万人和2.4万人,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9.6%、4.7%和2.9%。
上海在晋朝时期,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“扈”,江流入海处称“渎”,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为“扈渎”,以后又改“扈”为“沪”,故上海简称“沪”。
唐天宝十载(公元751年),上海地区属华亭县(今松江区)。北宋淳化二年(公元991年),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,海岸线东移,大船出入不便,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“上海浦”上(其位置在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)。
南宋咸淳三年(公元1267年),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,定名为“上海镇”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公元1292年),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,批准设立上海县,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。

扩展资料:
上海的名称由来
上海,春秋属吴国。战国先后属越国、楚国,春秋战国时期,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,故别称为“申”。晋朝时期,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“扈”,江流入海处称“渎”,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“扈渎”,以后又改“扈”为“沪”,故上海简称“沪”。唐天宝十载(公元751年),上海地区属华亭县(今松江区)。北宋淳化二年(公元991年),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,海岸线东移,大船出入不便,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“上海浦”上(其位置在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)。南宋咸淳三年(公元1267年),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,定名为“上海镇”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公元1292年),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,批准设立上海县,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。
北京名称由来
燕都,据史书记载,公元前1122年,周武王灭商以后,在燕封召公。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。战国七雄中有燕国,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,其国都称为“燕都”。
幽州,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。幽州之名,最早见于《尚书·舜典》:“燕曰幽州。”两汉、魏、晋、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,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。
京城,京城泛指国都,北京成为国都后,也多将其称为京城。
南京,辽太宗会同元年(938年),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,建号南京,又称燕京,作为辽的陪都。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。
大都,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,元世祖至元九年(1272年)改称大都,俗称元大都。
北平,明代洪武元年(1368年),朱元璋灭掉元朝后,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,将元大都改称北平。
北京,明永乐元年(1403年),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,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,建北京城,并准备迁都城于此,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,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。
京师,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迁都北京,改称京师,直至清代。
京兆,民国二年(1913年)废顺天府,翌年置京兆地方,直隶中央,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,民国十七年(1928年)废京兆地方,改北京为北平。 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北京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上海

5. 沪是什么意思

沪是什么意思
上海的别称

沪(拼音:hù) 是汉语常用字。“沪”本是一种捕鱼的工具,系用绳编结的一排竹栅,插在河中,以拦捕鱼蟹,即江浙一带人所称的“鱼簖”。唐陆龟蒙《渔具诗》序:“列竹于海澨曰‘沪’,吴之 ‘沪渎’是也。”相传上海境内的吴淞江就是古代的“沪渎”,因而上海别称
“沪”。

《唐韵》𠋫古切。《集韵》後五切,竝音户。玄沪,水名也。
又陆龟蒙《渔具咏》序:纲罟之流,列竹於海澨曰沪。注:吴人今谓之籪。

沪是什么意思